认识他,是因为一封遗书。
无父无母、孤身一人的他患有抑郁症,在初冬留下了一封遗书,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,服下药物在自家阳台陷入昏迷长达四天之久。联系不上他的远房亲人派人去家中查看,这才发现了情况危急的他,120将他送到攀钢总医院时,已是重症肺炎加感染性休克,所有血检指标一塌糊涂,可以说是濒死状态。
因昏迷住进了神经内科的病房,患者此番遭难,再加上病例特殊,科室所有医护人员都时刻提着心,在他住院的20余天里,24小时密切观察着他的病情和情绪,对他施行了积极的抗炎处理,呼吸衰竭期间用无创呼吸机帮他维持生命,为他制定了鼻饲计划提供营养支持,更是考虑到他还年轻,十分注意避免尿管对他今后生活的影响……
这仅是医疗上的尽心救治,心灵的创伤又如何治愈呢?由于抑郁症患者相对比较自闭,不愿与人主动交流,于是从他清醒之日起,科室的医护人员就把他当成“重点关注对象”,常常鼓励他诉说心中的郁闷,温和耐心地倾听。他的责任护士还时时刻刻、不厌其烦对他进行心灵护理——通过交朋友、聊天问候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:“侃侃,起床了哟,今天还没下床活动。”“侃侃,你看今天天气多好啊!看看窗外,一片晴朗。”这久违的温暖、家人般的关怀如同丝丝细雨,沁润着他干枯的心田,没有家人在一旁照顾,医生护士就是他的家人。
也许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,但只要给予一点点爱和鼓励,就能让生命重新充满天籁之音。如今,看着他一点一滴好起来,从刚住院时的危重、虚弱,到现在身体恢复、心中有阳光,是攀钢总医院神经内科团队的精心呵护给他打开了一扇窗,给了他重新向生的勇气。
12月19日,患者顺利出院了,他的亲戚从成都赶回来,带着一面感谢锦旗,“心有大爱 医术精湛”八个字诉说着对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。
好的医治者,不只看到“病”,更要看到“人”。神经内科何锴主任表示:医术的习得和心灵的成长是并行的,成为一支有能力、有温度的医护团队,是神经内科团队永恒的初心!
希望他能为了那些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人,和身边那些爱他的人好好地生活下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