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详情

生死时速!航空救援+多学科联动成功救治多发伤患者

4月1日17时50分,伴随螺旋桨的轰鸣声,一架航空救援直升机降落在攀钢总医院停机坪。一场跨越200公里的“生命保卫战”在云端与地面同步打响——一名被旋耕机刀片贯穿多部位的危重创伤患者,经“空中120”转运,多学科团队联合救治,最终从死神手中夺回生机。 

远程接警,争分夺秒的“云端指导”

当日下午约16时,会东县铅锌镇卫生院接到一名54岁男性重伤患者。其腹部、臀部及右侧大腿内侧被旋耕机刀片贯穿,金属部件深嵌体内,出血不止。面对复杂的开放性创伤,当地医院立即向攀钢总医院航空救援中心发出紧急求助。

1

“刀片绝对不能强行拔出!外露部分拆除,体内刀片务必妥善固定,避免二次损伤!”急诊科主治医师胡国文通过电话会诊,指导当地医护人员建立双静脉通道扩容抗休克,同时反复强调创伤固定原则。与此同时,医院航空救援团队紧急启动,空中120搭载急诊科医护人员火速升空。

空中生命线,数据实时传输搭建“移动ICU”

16时57分,直升机抵达会东县铅锌镇。出诊医护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后,与当地医护人员小心翼翼抬至飞机上。护士王芸一边安抚患者的情绪,一边迅速连接心电监护仪、给予吸氧、建立静脉通道。“患者呈嗜睡状态,右下肢活动性出血未完全控制,立即加压包扎止血!” 医生胡国文果断处置。机上监护仪生命体征、机上救治处理同步回传至急诊科。这场“空中ICU”与地面专家的无缝对接,为后续抢救争取了决定性时间。

2

多学科“拆弹”,绿色通道上演生命奇迹

17时54分,患者抵达急诊科抢救室。此时,由副院长马刚挂帅的急诊科、骨科、普外科、泌尿外科、重症医学科、胸外科、麻醉科等MDT团队已严阵以待。

“开通绿色通道,建立深静脉置管、完善术前检查……”急诊创伤团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急救操作。CT检查结果表明双肺挫伤、多发肋骨骨折、腹盆腔异物、右侧大腿根部异物、右侧胫骨骨折……多学科专家团队商定出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。

普外科、骨科联合开展手术。在全麻下进行剖腹探查、腹腔冲洗引流+腹壁异物取出+左下腹腹壁扩大清创+左、右下腹腹壁肌肉破裂修复术+右足跖骨开放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,经5小时急诊手术,嵌入患者体内的旋耕机爪齿被完整取出,受损血管、肠道及肌肉组织完成精细修复。术后患者转入ICU。目前,患者生命体征平稳。

3

严重创伤救治的“黄金标准”

“这例病患救治成功的关键,在于实现了院前-转运-院内救治链的无缝隙衔接。”急诊科主任何大勇说,旋耕机外伤具有创伤严重、伤情复杂、致残率高等特点,必须严格遵循“损伤控制复苏”原则(通过“止血-输血-保温”三位一体的策略,打破创伤后恶性循环,为后续治疗赢得机会,是现代创伤救治的黄金标准。),并提醒大家在使用农用机械时一旦发生意外,不要慌乱,第一时间将机器关闭,立即拨打120,不要盲目拔出插入身体的利物,快速送医院救治。

分享至:
×

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!